Sunday 25 March 2012

家債風暴何時了?

2012-03-19 13:36 

金融風暴爆發,“債”一夜之間成名,誰家債台高築?頓時成為各國熱門話題。今年,國家銀行為緊縮家貸祭出“負責任貸款指南”,馬上引發市場強烈反彈,但“鐵石心腸”的背後,卻突顯了大馬家庭債務的危在旦夕。
大馬家庭債務在2003至2011年,按年成長高達11.7%,截至2011年12月,仍佔國內生產總值多達6千647億令吉或78%,是僅次於日本的亞洲第二高國家!
這事實一日不改,大馬恐怕就得學習面對負責任的借貸,以應對大馬這一場家債風波……
先花未來錢
風氣盛

薪資裹足不前,物價節節上升,一直是大馬人的心頭恨,該問題也導致“預支”風氣在大馬迅速蔓延。
數據顯示,大馬人均收入低,但家債卻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高達7%,在亞洲僅次於日本的130%,相對以高舉債為名的美國達96.3%,大馬水平也竟與美國相差不遠,更重要的是,若以國民收入言,大馬與日本或美國情況卻是天淵之別。
至於比較東南亞同儕,新加坡家債佔國內生產總值48.3%、泰國為25.4%、印尼只有12.4%,身為四小龍也曾經發生信用卡危機的韓國,家庭債也只有51.8%,都遠低於大馬,而新加坡和韓國的人均收入卻遠比大馬高。
7年10.5萬人破產
此外,根據報窮局的統計,過去7年我國共有10萬5千餘人被宣判破產,其中25%因無法償還車期,顯然,除房貸,因拖欠車貸而破產的情況也日益嚴重。
市場人士將大馬的家債風暴歸咎於供需拉抬,包括人口結構改變、經濟成長強勁、收入揚升和利率偏低。
銀行搶攻個人貸款
“上述情況讓銀行競搶客戶,推介更多優惠配套,特別是企業貸款疲軟當兒,銀行更一窩蜂搶攻個人貸款;房價走高帶來的投機活動,進一步帶動貸款需求。”
眼看大馬家庭“債台高築”,經濟學家放言,如果大馬放任家庭債持續築高,一旦失控,美國的雷曼事件可能在大馬重演!
向來作風謹慎的國行當然不樂見大馬走向歐豬四國瀕臨破產的邊緣,大刀闊斧向家貸下手,規定銀行以淨收入取代總收入來放貸,同時嚴厲評估貸款者的還款能力。
國行措施一出,1月車貸與房貸雙雙告急,促使貸款成長急轉彎,僅增12.1%並創下2010年9月以來最低漲幅,家庭貸款自去年12月寫下的7個月高點12.9%,放緩至12.3%;國內1月汽車銷售也自去年1月的5萬4千781輛下挫25%至4萬零948輛。
負責任貸款指南重點:
●所有汽車貸款期限不能超過9年,從2011年11月18日生效。
●銀行在評估顧客借貸能力時,以淨收入取代總收入。
●銀行必須評估貸款者的適宜性與可承擔能力。
●銀行必須負責向貸款人說明配套詳細,包括風險。
●貸款必須詳細說明貸款配套資料、收費、所有隱藏費用,包括基貸率(BLR)揚升1至2%,所需支付的攤還額。
●新貸款責任指南概括房屋、汽車、信用卡、個人貸款和購買股票貸款。(不包括股票按金交易)。
“還得起才借錢”
惹爭議

三姆一出社會工作,即使沒有充裕財務條件,銀行為了刺激業績,輕易批准了他的車貸、房貸,惟當金融危機爆發,三姆失業了,因還不起貸款,銀行押走了他的汽車、房子被拍賣,資產瞬間化為烏有……這是次貸風暴發生時,美國普遍出現的家庭問題。
大馬人會否陷入該窘境?這正是國行用心良苦希望避免的情景,要民眾貸款消費前三思而後行!這就得從今天落實的“負責任貸款”談起。
“負責任貸款”指南中備受爭議的莫過於以淨收入代總收入申貸的條例。
一名外資銀行職員解釋,以淨收入取得總收入來批貸,意味考量的收入必須扣除了社會福利保險(SOCSO)、雇員公積金(EPF)與所得稅。
她進一步分析,以往若申請者的總收入達3千令吉,貸款將根據該總收入批貸,而在國行“負責任貸款”出爐後,申請者扣除了社會福利保險、雇員公積金與所得稅,可能只有2千出,更重要的是,若有其他貸款,還得扣除這些貸款的還款額,才能稱作淨收入。
貸款批准率暴跌至15%
她直言,兩者的相差確實很大,以其所屬的銀行為例,自國行緊縮條例出台,貸款批准率已自40%暴跌到15%,即以往若有4項貸款獲批,現在卻只有1.5項。
房貸可“繞道”而行
然而,相對汽車與信用卡貸款,房貸的情況可能較好,因為房貸仍可“繞道”而行,如聯名申請或參考申請者的定存及其他投資工具,但這也引起了許多申請貸款者的疑慮,因為一些人可能不希望向銀行公開所有的投資收入。
“反觀,車貸就難有其他捷徑,除非能夠承擔30至40%的頭期。”
她提到,像信用卡,以往退休人士還能以定存申請,但現在連退休人士,也必須提呈退休收入證明,如租金進賬項目。
該如何借貸
以往VS現在

一名外資銀行經理直言,目前最大分別是,以前貸款只要給工資單,現在可能要更多證明,如獎勵金、花紅,甚至附上更多投資收入文件!”
這即意味若有能力還款卻擔心受“池魚之殃”者,能做的,即是申貸時提呈其他收入文件,或貨比三家,因為一些銀行仍可能為刺激貸款業務,大方放貸。
這名銀行經理提到,申請者若想保持原來的貸款額,就得附上更多收入證明,如兼差、各式津貼、投資收入,如股息、單位信託基金、債券、定存,惟重點是,投資產品的收入是以固定利息計。
她也提到,一些銀行在調整貸款組合時會“大開水喉”吸引新貸款者,可能提供高達100%的貸款,但之後又可能緊縮。
考驗申請者還款能力
“因此,國行貸款條例改變後,申請者更應該多比較,或許,有些銀行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貸款驚喜。”
她舉例,若申請者沒有其他貸款,淨每月收入為3千令吉,貸款額有望達到90%,但問題是,每月還貸幾乎是薪資一半,申請者的還款能力受考驗。
至於擔保人問題,她坦言,一些銀行並不因為擔保人而特別優待,只允許聯合貸款身份,所以,借錢碰壁的人,或許可以嘗試尋找聯合貸款者。
“其實,以淨收入取代總收入,最大問題是貸款額銳減,但買不起大屋,買小屋!或許換個角度,依本身財務能力來購買房子或汽車未嘗不是好事。”
針對信用良好的申請者,銀行職員坦言,一般上,銀行放貸前的首要考量因素是申請者的以往信用,其次是申請者收入,這意味信用早已是申貸的必備條件,無法作為國行緊縮條例後的加分因素。
一名本地銀行代表則直言,其實,對銀行而言,還款能力與還款意願兩項條件缺一,都不是好客戶。
調整借貸觀念
中年人為生計負債;年輕世代為消費冒險,負債原因不盡相同,但相同的是,他們都靠“預支看不見的未來”,滿足慾望,而“負責任貸款指南”的落實,正要求你“有能力償還始准貸款”,這意味國人的借貸觀念也需適時調整。
資深理財師劉樂和認為,國行以淨收入取代總收入,依理財觀點而言是件好事,因為懂得理財的人都應該明白,量力而為的道理。
買車買房
應量力而為
“借貸者依本身能力借錢,不應為未來預支,如果無法買到大車,那就買小車,尤其汽車是折價資產,但求能代步就好。”
利率低的年代,銀行突然像大開“慈善之門”,信用卡、個人信貸等無擔保借貸,幾乎是各銀行努力衝刺的業務,迫不及待把錢奉送到消費者手裡,猶如帶消費者走鋼索。
一名理財師提到,若銀行過於熱情放貸,往往導致借貸者忽略了無法還款時的負擔,當錢來得太容易,這些人伸手借錢前也從未審慎考量貸款的意義,以致讓壞債拖垮人生。
“為鼓勵消費者借貸,以往銀行更推出‘九成房貸,一成信貸’的100%房貸,消費者不用準備半毛錢,就可擁有一棟房子。
他直言,那些衝動消費的年輕族群,看到不用準備半毛錢就可以擁有一棟房子,自然即時行樂,但卻沒想到將負債累累的可能性後果。
還款能力降
倒賬風險高
“對沒有穩定工作的人其實這很危險,因為你現在有能力承擔,不代表未來有能力負擔,尤其一旦景氣下滑,消費者財富縮水,還款能力勢必下降,倒賬風險將加高。”
勿借貸消費
理財路上,借貸與否,未必跟富貴有關,而是跟理財的風險管理態度有關。債就像一個放大鏡,會把你資產選擇的對和錯放大。如果你是對的,你的回報會很高,但是如果錯了,後果是嚴重的。
知名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說,他不喜歡借貸和槓桿,只有長期的投資選擇正確,不憂資產不增長,但如果槓桿比例高,只要錯了一次,便有機會不能翻身。
好資產會錢生錢
在《好債,壞債》這本書裡同樣提到,陷入龐大的債務是很容易的事,就像是塑膠強效古柯鹼毒品(卡債及信貸),受害者借貸成癮後,會尋求更強效的貸款形式。
這些語重心長的話如一語驚醒夢中人,即好債可以令你變得富有;壞債讓你變得更窮,更明確地說,好債是指某個人幫你支付金錢的債務,壞債就是你支付給別人錢的債務。
一名理財師直言,最壞最差最傻的負債是利用債去消費,而非去買資產,消費跟資產的分別是,消費不會製造現金流,而好的資產是會“錢生錢”。
錯誤理債將成揹債族
“如果沒有正確的理債概念,一旦淪為揹債族,再想要翻身恐怕就很困難。”
今天,政府主動帶頭印鈔票去谷大泡沫,使市場流動性大增,賺快錢的機會處處,使市場價格脫離長遠的基本因素。
該名理財師因而認為,這樣的環境導致市場的不確定性大增,提高一般理財的難度和波動性,負債比例的高低,尤其重要。
“風險高,回報高,債是一個槓桿的工具,選擇合宜的槓桿比例(包括房貸),絕對是理財一個重要開始。”他提到,若沒有考慮貸款利息和費用,即便考慮貸款的資金成本,借助貸款也是事半功倍的投資捷徑。
債務管理
舉足輕重

國行“負責任貸款指南”一出,貸款不再是輕而易舉的事,申貸難免受影響,債務管理也變得舉足輕重,民眾貸款前更應該想清楚,貸款的目的。
奧斯卡國際理財機構總裁李國源直言,因貸款條例緊縮,貸款更需規劃,首先,必須瞭解財務目標,如買房子為投資還是自住。
其次,要分析本身的財務狀況,包括收入和開銷,究竟有無盈餘?若開銷太高,相信很難貸款;第三,申貸前應問:目標是想要還是需要?
淨收入貸款機制
需6個月規劃
他認為,淨收入的貸款機制,意味需更長期的貸款規劃,可能需長達6個月來規劃,開源節流尤其重要,收入和開銷必須平衡。
此外,申貸者必須更加留意本身的信用情況,因為,國行中央信貸情報資訊系統(CCRIS)內的欠款記錄可能會讓你的貸款無法通過。
“以往忽略的財務證明也是國行緊縮貸款條例後需留意的項目。”他說,有些人現在的傭金還用現金來取代,沒有銀行和文件紀錄,今天,這些都是增加淨收入的重要文件。
另一名理財師提到,在高風險消費時代中,債務的出現,也歸咎於因量入為出的傳統慢慢消失,以致越來越多人的收入趕不上開銷,所以風險管理是借貸時的重點。
利息越放越低,對貸款者是好事一椿嗎?一名銀行人士回應,即使銀行降低條件,讓借錢的人挖東牆補西牆,但遊戲遲早會劃下終點,當銀行利率越放越低,進來的客人風險卻越收越高,就會面臨死亡交叉點。
“借貸者在銀行激烈廝殺的戰場中,要能洞悉銀行的遊戲規則,才能理性運用金融工具,而不被工具利用。”
結語:
“負責任貸款指南”來勢洶洶,短期言雖動搖了民眾的貸款計劃,但長遠來看,負責任的貸款不僅確保銀行謹慎放貸,也加深民眾審慎地看待“借錢”的事,無疑是避免大馬陷入債台高築的窘境。



资讯来源
 

http://biz.sinchew-i.com/node/58191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