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 12 April 2012

雄才大略:蚀本生意没人要做●李志雄

2012-04-12 13:05
大马创投资本与私募基金协会日前指出,私人领域在国内创投资本与私募基金的角色日益吃重,银行、保险公司、雇员公积金局提供给创投资本与私募基金用途的资金,从2010年的9.43%增至10.26%。
创投资本批准额低
这是一个好现象,显示有越来越多金融机构,愿意借出更多钱或提供更多资金,给富有创新科技、但却无甚资本的资讯科技新创业者,提供他们创业和扩展业务、研发活动等迫切所需的资金。
不过,还可以做的远比现在更好。这是因为,创投资本这门东西,在大马其实已有10年或以上的光景了,但却一直热不起来。直到今天,很多大马平民百姓还搞不清楚什么是创投资本,甚至没听过创投资本,更不必说私募基金。
简单的说,创投资本及私募基金是银行、金融机构等传统借贷与融资管道以外,为高风险、高回酬投资机会提供融资的一个替代管道,并且是生态环保系统,尤其是革新行业、再生能源、资讯工艺行业的主要融资工具。
它所扮演的角色,就是为有很好创意,但却没有良好营运记录的新创业资讯科技等行业新业者,提供一个融资管道,并孕育它们成长。
换言之,创投资本就是有关新创业者草创初期及成长过程中的资金来源。
在大马,创投资本这“东西”也是1999/2000年网络DOT COM热潮时期兴起的“玩意”,但后来2001年科技泡沫破裂,加上人们仍不甚了解该行业,以致一直未能取得显著的发展。
这让笔者想起了政府推出的“绿色科技贷款计划”及其信贷担保金,因为两者似乎有同样的命运。
财政部在2010年和2011年备有30亿令吉的“绿色科技贷款计划”信贷担保金,根据这个担保贷款额60%的预算来推算,政府预计银行过去两年将共批准50亿令吉的绿色科技贷款,但商业银行却碍于不愿承担风险,在这两年来批准的贷款总额却少过4亿令吉。
银行批发态度保守
虽然财政部分别每年备有15亿令吉,担保借贷者的60%银行贷款,但银行的批准比例至今相对偏低。根据财政部副部长林祥才所言,财政部把原因归咎于私人银行批发贷款的态度仍保守,不愿承担绿色科技贷款的风险。
所谓“痩田无人耕,耕开有人争”。
传统贷款风险较低
对于创投资本或绿色科技贷款计划,银行等金融机构依然不甚热衷放贷,选择继续大量发放房屋、汽车及信用卡等传统贷款,这是因为这些贷款的风险较低,反观创投资本等新兴行业贷款,风险较高,可能收不回贷款而蒙受损失。
但随着国家银行打压家庭债务,收紧房贷、信用卡等放贷条件,也许银行是时候改变方针了。



资讯来源

http://www.nanyang.com.my/node/436596?tid=462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